□馬星輝 張三豐反復吟之,卻是茫然不解其中所意?但他知道這是天機藏玄,將來自會應驗。故不再向金剛神細細詳問,只是把這幾句話牢記于心中。 金剛神道:“明日起你可到武陽峰下天坑習武練劍,那里人跡罕至,可避人耳目。除此之外你還須修道并舉,將來當列在正仙之中,成就非同小可。所以既是修道之人,絕不可沾染世俗塵垢,七情六欲皆要拋之,萬萬不可因小失大,否則將來難成正果也?!?/p> 張三豐聞得此言,不知太上老君為何要特意交代此話?看來定是有所指,突然想起自己與翠云姑娘的婚姻誓約,不由驚覺起來。如若按金剛神所言的意思,豈不是與翠云姑娘也不得成好嗎?正要細問之時,卻見金剛神早已察明他的心思,厲聲言道:“絕世美人,不過是百年僵尸而已。孰大孰小,你當知之?放棄塵念俗想,莫忘正事也?!毖粤T,將他猛地一推,張三豐竟朝一個萬丈懸崖縹緲落去,隨之如同一塊巨石“砰”的一聲落在地上。張三豐嚇出了一身冷汗,驚醒過來,方知適才原來是南椅一夢。但夢中情景卻是清晰可見,歷歷在目。再低頭一看,手中分明多了一柄寒光閃閃的寶劍,在眼前閃爍不止,腰間還有一件硬物咯身,乃錚亮的一把鐵尺。心知適才并非是夢境,乃有神人在相助自己。當即又驚又喜,連忙行至草房外面,屈單腿跪倒在地,仰望天空叩拜不止。此時他精神煥發,睡意全無,帶著一劍一尺起身,迎著啟明星向武陽峰下的天坑行去。 自此后張三豐在天坑的一個天然山洞中住下,每當黎明之時便起身練劍,不出一個多月,把那九天玄宗36劍術,以及二24招鐵尺練得隨心所欲、爐火純青。張三豐到底是上界神童轉世,心有靈犀,無師自通。無形中從這九天玄36劍式又衍化出72劍式來,這劍光自比先前高明厲害了十分,但見神劍耀眼,劍助人威,人隨劍風,慢時和風細雨,恰似一江春水緩緩向東流;緊時疾風驟雨,如同千軍萬馬鐵蹄疾行。又似蛟龍出海,猛虎下山,風聲呼嘯,松濤驟起,猶如梨花飛舞,金蛇吐舌,一步緊似一步。風吹不動、水潑不進,端的是山舞銀蛇,掠過瀑布飛泉一片。寶劍指處離天三尺三,巖破石裂,飛沙走石,鬼驚狼怵,真正是一劍在手,威震天下。有如此絕世劍法,想來今后若是出馬下山,行走于江湖之中,武林中難有真正對手也。但張三豐告誡自己,藝高在身,是上天眷戀,有心贈予。更是要謹慎小心從事,不敢有所大意疏忽,恃強傲岸,張三豐在等候時機到來,他堅信大鵬展翅待飛日,終有一日鳴九天。 然而張三豐終還是紅塵中人,無情未必真豪杰,他縱有沖天的凌云大志,始終還是丟不下對翠云姑娘的俗世情緣。每每靜下心來時,一種難忍的思念便油然而生。而且這種思念十分地折磨人,揮卻不去,欲斷難斷,念想的十分辛苦心累,讓他牽腸掛肚,百般難舍,真是那種抽刀斷水水更流,剪不斷理還亂的滋味。 卻說這一日,張三豐為排解心中的糾結,漫無邊際地登上武陽峰頂。他佇立于峰頂的風動石上放眼遠望,見腳下云濤翻滾,前赴后繼涌,如同萬馬奔騰之勢,一路向前涌去。見此氣勢,張三豐心胸頓感開闊舒暢,長長地吐了一口清氣,覺得心中糾結減輕不少。一股壯志凌云在他心底油然而生,他有了一種鳳凰涅槃,浴火重生的感受。完全拋卻了人世間的凡塵俗念的兒女情長,與自己所肩負的重任相比,他必須拋卻人世間的千萬情絲,忍痛割舍下他所心愛的人,才有可能獲得另一片更廣闊的藍天。為此,張三豐在心中對上官翠云暗暗許愿:此生他不娶翠云,也絕不會愛上其他女子,他寧可孤獨一生。為此他作詞道: “得劍除煩惱,彈琴引靜機。 道心從此悟,流水過漁磯?!?/p> 毫無疑問,后來成為一代宗師的張三豐,無愧是一個英雄豪杰大丈夫。如他自己所言:“不拘月下與花前,且把壺樽倒,會唱大唱,會笑的大笑。切莫把壯志凌云輕輕兒丟掉?!庇笫氯绾?,請聽下回分解。 呂洞賓半道相救龍虎山秘傳天書 夏天。通往閩北鄉間的滄桑古道。 元朝的第五位皇帝元仁宗執政,即位后推行“漢法”政策,實行科舉考試等一系列安民措施,使蒙漢民族之間的矛盾有所緩和,中國顯現出少有的百姓安定,社會太平。 這天清晨時分,鄉村四周一片濃霧彌漫,濃的濕透了原野大地,谷物們禁不住水的分量,都沉甸甸地彎下了腰。田野里不見人影閃現,但卻傳來了農夫們收割稻子和驅使耕牛的叱喝聲。 鄉道上走來一個身材高大的中年人,但見他體格魁梧,龍行虎步;長得方臉闊額,兩腮鋼須,不怒自威。他身披一件南方人常見的蓑衣,頭戴一頂偌大的草笠,一柄三尺寶劍斜掛在蓑衣里面,不慌不忙地沿著鄉間小道緩步而行。他,就是離開家鄉整整30年的張三豐。 (未完待續) |